文章详情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知识 > 乡村旅游促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

乡村旅游促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2-08-09handler432

近年来,文化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传承保护与科学开发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能够实现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赋予乡村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128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本版聚焦其中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与乡村振兴4个领域,通过记者采访报道和相关专家点评,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红船领航再扬帆 美丽乡村入画来

图片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记者  王伟杰


在128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浙江的“星火盛夏,红旗追寻”之旅这一红色文化类线路备受青睐。整条线路既包含了适合夏季游玩的红色旅游路线——始于中国革命起航地,涵盖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旅游区、浙东新四军旧址、三门亭旁镇等多个红色旅游景点,也包含了丹山赤水风景区、宁海湾等多个适合夏季游玩的避暑胜地。


嘉兴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为有效保护和管理中共一大南湖会址,1959年,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南湖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观众100余万人次。“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经过全面提升改造的纪念馆推出了‘红船起航’主题展,展示文物实物、史料1134件,利用高科技手段、多维影像与数字化手段,使参观者有更直接的浸入式参与感。”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讲解员蒋昕莹介绍。


南湖旅游区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景区内除南湖红船外,还坐落着会景园、湖心岛、烟雨楼、揽秀园等景点,极具江南园林风格。蒋昕莹告诉记者:“烟雨楼和红船关系密切,当年部分一大代表就站在烟雨楼二楼的回廊处勘探南湖的地形,选定一大会议召开的地点。在烟雨楼可以欣赏南湖美景,重走当年部分一大代表的历史足迹,让游客感受代表当时的心境。”


除厚重的红色文化外,南湖旅游区还蕴含独特的清廉文化、菱文化。清代同治年间的嘉兴知府许瑶光为官清廉,政声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至于南湖的特产南湖菱,既美味又富有文化特色,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品味菱产品、感受菱文化。


“星火盛夏,红旗追寻”之旅整条线路以南湖为起点,向浙江省内其他红色景点延伸。“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在这里可以重温党的历史,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然后再延伸到其他红色景点就更自然了。”蒋昕莹说,“整体线路的设计很注重沉浸式体验,当大家走进美丽乡村,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会让整个旅途更加丰富饱满。”


三门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星火盛夏,红旗追寻’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实现了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该负责人认为,“星火盛夏,红旗追寻”红色旅游线路的推广,能够通过浙江全省红色线路串联起多市多点红色旅游资源,形成联动效应,让红色故事更加绵长、旅游线路更加多彩,在联动推广的促进下,能加快景区乡村旅游全面提升的步伐,促进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


专家点评:

吴若山(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众多革命先烈战斗、生活过的乡村,红色资源富集,他们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激活”“用活”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展示、红色旅游项目开发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穿插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次推出的浙江“星火盛夏,红旗追寻”之旅线路,以精品线路设计串联革命岁月奋斗足迹、特色美食和乡村旅游点三个板块内容,体现了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展示了精彩生动讲好红色故事、深度推进乡村文旅融合的行动自觉;有望落地形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良性互动、同步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喜人前景。


红色文化是共和国宝贵的资源,在乡村振兴中我们不能让它们沉睡在历史中,要积极发挥其在当下可带来的精神滋养和体验业态。我们希望,各地能以浙江“星火盛夏,红旗追寻”之旅线路为启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引导红色资源富集的乡村将挖掘、整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水平的高低,配套红色文化展示、体验项目、服务设施的丰富度,纳入衡量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中去。如此砥砺前行,乡村旅游之路必将愈发开阔。



悠久文化助发展 “醉美”黄河变通途

图片

潼关黄河湿地公园  记者 王添艺


奔腾的黄河斗转南下,蜿蜒并行的沿黄公路串联起河畔“醉美”的风景。沿黄公路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沿岸,是一条顺河而下、沟通南北的精品旅游线路。沿线涵盖黄河壶口瀑布、韩城党家村、韩城古城、洽川景区、潼关黄河湿地公园等景区,有着丰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


这条旅游线路北起的第一站,是有着“千里黄河一壶收”之称的壶口瀑布。两岸石壁峭立,伴随着“风吼马叫”般的咆哮巨浪,黄河从远方呼啸着向阨口奔涌而下,谱写出中华儿女的壮志豪情。位于线路南端的潼关黄河湿地公园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处,平坦宽阔,水草丰茂。漫步园中,湿漉漉的草木清香萦绕鼻尖,耳畔虫鸣鸟语,洗去都市的喧闹疲惫,还原一份生态自然的野趣。来到《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发源地洽川,与两三千年前的“君子”“淑女”来一场跨越光阴的浪漫对话。这里还矗立着有“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之称的北方典型传统民居村落韩城党家村以及有着1500年历史,保留着唐宋元明清时期建筑的千年韩城古城。


来自山西太原的李先生是一名高校教师,暑假期间带着孩子自驾游历。聊起选择沿黄公路旅游线路的理由,李先生说:“为了让孩子理解我们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让他明白什么是自强不息,我希望这趟旅程能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期待未来的他成长为勤劳务实、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沿黄公路像一条色彩缤纷的纽带,把中华民族与黄河的动人故事精心串联。用一条路展现黄河文化,这是沿黄乡旅线路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落脚处。


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完善设施建设,创新产品升级,丰富休闲体验,联通城乡发展,穿越黄河西岸4市12县的沿黄公路同样是一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位于陕西省合阳县百良镇的岔峪村,就是在这条“幸福沿黄路”的带领下,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脱贫致富的跨越发展。岔峪村南北有神驼山等天然屏障,东西有黄河、徐水河等河流长滋,夹山伴水的地理位置让这里土地肥沃、庄稼茂盛,却也限制了岔峪村的发展。直至2016年,全村还有1/3的人口收入水平位于贫困线以下。


可喜的是,随着2017年沿黄公路正式通车,紧邻公路的岔峪村抓住机会,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转型成为集旅游休闲、民俗文化、田园度假、生态体验等于一体的沿黄旅游文化村庄,成为合阳县乡村振兴的一颗明珠,也成为沿黄公路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沿黄公路故事是黄河文化振兴乡村发展的缩影,也是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不断深度融合的成果展现。乡村振兴,文化铸魂。“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一幅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专家点评:

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醉美一号公路”是交旅融合的典型。交旅融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交通设施的修建来提高沿线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从而有效促进这些景区景点价值释放。我们可以看到,“醉美一号公路”串联起来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以线带点,既提高了交通本身的吸引力,也让游客能够更便利地感受丰富多元的黄河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醉美一号公路”是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民被动闲暇时间有事儿干和闲置或低效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引入外部尤其是城市居民消费能力。“醉美一号公路”既有黄河文化的加持,又有富于想象力的公路名称,对于吸引市场关注和消费具有积极意义,是推动沿线居民旅游增收致富的好方式。


“醉美一号公路”是旅游体验的组合路。这条公路上既有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也有韩城古城的千年文化;既有民居瑰宝党家村,也有秀美风光的洽川;既有大饱口福的特色美食,也有独具韵味的文创产品。可见这是一条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可观可餐可购可感的复合型线性旅游体验优秀组合之路,是一条符合当下市场消费偏好的多元形态组合之路。



奔腾怒江 壮美滇西

图片

石月亮  记者  于帆


近期,一段名为《我是云南的》的视频火遍各大平台,让很多网友对怒江之美充满好奇,怒江的知名度也在迅速提升。128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天境怒江·峡谷探秘”线路让更多旅游爱好者对怒江充满向往。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呈现出“四山夹三江”的奇特地貌,孕育了丙中洛、石月亮、老虎跳、大羊场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世界三大峡谷”之一的怒江大峡谷,具有雄、奇、险、秀、秘的独特魅力,造就了纵贯峡谷、恢弘壮美的地理奇观,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较为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孕育出类型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物种,形成了怒江独特且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96%,是我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各民族包容共济、和谐共生,成为民族文化大观园。


“天境怒江·峡谷探秘”线路沿美丽公路北上,囊括了300里怒江大峡谷的主要精华景点。怒江大峡谷别具一格的美,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寻访百花岭傈僳村寨、老姆登知子罗记忆之城、傈僳之根石月亮、人神共居福地丙中洛,零距离寻访体验怒族、傈僳族等多元民族风情文化。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党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锚定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怒江“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定位、目标和要求,加快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坚持“小众、特色、高端”的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州龙头产业来抓,让旅游产业逐渐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州累计接待游客398.5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34.75亿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依托高山峡谷资源优势,打造怒江生态旅游品牌。在线路打造方面,着力基础建设,激发市场发展活力。近年来,怒江美丽公路、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独龙江高黎贡山公路隧道贯通,怒江交通环境全面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


同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还聚焦线路中重点景区景点的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小沙坝服务区、老姆登景区、茶腊村、雾里村成功创建了3A级旅游景区。在丰富旅游供给方面,怒江州推进半山酒店建设,引入并推动多个系列品牌半山酒店建设,已建成能投登埂温泉、独龙江天境酒店、小沙坝3个半山酒店,在建半山酒店9个。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立足自身资源条件,连续5年举办皮划艇野水国际赛事,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漂流赛事被列入“中国十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天境怒江·峡谷探秘”线路拼凑出一条绿色的生命长廊、一幅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画卷、一条深邃的民族迁徙走廊,游客可以看到大峡谷里人们独有的生活方式,感受这里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


专家点评:

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天境怒江·峡谷探秘”之旅以壮美的怒江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记忆为依托,推出科考、研学、探秘以及温泉体验等多种产品,是一条主题特色鲜明、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线路。无论是六库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还是老姆登怒族传统民族文化,都会给国内乃至国际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条旅游线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对于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民族文化的稀缺性和宝贵的音乐资源都是有好处的。


如此壮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资源,要想真正走向市场,除了推介线路之外,还要逐步完善交通等问题。以六库为中心往周边的村寨走,基本上都要两个小时的车程,这就可能存在“旅长游短”的情况。因此,线路游览首要解决交通便利的问题,其次还要解决游客在当地的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活动内容,将旅途设计得既不会感到劳累,同时内容还更加丰富。



文旅融合结硕果 革命精神永不渝

图片

白象山定心茶园  记者  张欣


“黄洋界保卫战、活捉张辉瓒等著名战例都刻画了王良军长英勇忠魂、不负青春的革命斗志。”王良故居及纪念馆的讲解员高梦介绍。在128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王良故居及纪念馆作为重庆“乡村度假研学游”线路中的一站,通过对王良的成长历程和英勇事迹的刻画与呈现,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精神传递给当代人。


王良故居及纪念馆还整理出了《王良遗作选编》,并创作《王良的故事》等连环画、《王良将军》情景剧、《血战黄洋界》等永城吹打展演作品,拍摄电影《王良军长》。“去年9月,电影《王良军长》上映,近30万人赴纪念馆、电影院瞻仰史迹、缅怀先烈。近年来,我们依托王良故居及纪念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内核。”中华村第一书记刘春梅表示。


以王良故居及纪念馆为中心,中华村打造了中华渔村、凤冠山人文公园等特色景点,形成“感红色文化、享亲子采摘、品农家盛宴”的串点成线发展模式,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各类经营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推动村集体产业增收20万余元。刘春梅表示,中华村将持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速推进农文旅的融合与创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重庆市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乡村振兴迈出可喜步伐。


作为线路上的另外一站,南川区大观原点以原乡文化、农耕文化主题为内核,让建筑与自然、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内观青山、外观花海”的景观格局。为助力乡村振兴,大观原点以乡村旅游为牵引,撬动社会资本“下乡”,打造大观民宿集群,发展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带动1万余名农民吃上了“旅游饭”。南川区惠农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梅会琳说:“大观原点现在已经成为南川全域旅游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评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深入挖掘“梨”文章,并且以“梨”为媒,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梨花节、采梨节及格桑花节,打造了“叫得响”的文旅节会品牌。集体村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郑孝前说:“集体村现有优质梨园6000亩,经打造品牌、提升品质等一系列举措,2022年收入达到5000万元,是集体村发展农文旅融合取得的亮眼成绩。”


“梨”只是集体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众多方向之一。走进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白象山茶园,满园翠绿映入眼帘,淡淡茶香扑鼻而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白象山茶园内创造了“定心”系列的人文景观,每个景点都与茶文化相结合,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农文旅融合,是城市近郊农村充分挖掘自有资源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常规路径。郑孝前表示,集体村将继续挖掘在地文旅资源,持续深化农、文、旅三者的融合与创新,激发产业新动能。


专家点评:

孙小荣(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必须以“五个振兴”作为支撑,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正是因为乡村旅游的带动,乡村文化才具有新时代的审美、体验和消费价值。在乡村资源禀赋较高、市场流通比较畅达的地区,我们看到正是乡村旅游成为先导产业,正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这可说是以旅游业为核心驱动的产业振兴。而唯有产业振兴,乡村居民才能实现就业,提升生活质量,其他几个目标和几个振兴也才能落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乡村旅游是基,乡村文化是魂,乡村振兴是目标。乡村旅游让乡村文化复兴,乡村文化推动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主题线路是观光时代的产物,但在自驾游时代,游客的游历体验习惯一定是城市、乡村、景区等各种体验空间和形态的优化组合。如果从优化整合乡村旅游连点成片、形成乡村旅游集群、推动一个区域内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展现一个区域乡村振兴的空间系统化成果,以及传播特定区域内乡村文化等角度来看,推广主题线路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是一种聚焦式的价值引导。(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报)

底部简介

新起典文旅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创立至今,十余年来,我们大力开展创意新媒体制作先河,精研技术,持续创新,现已成功完成大型多媒体项目两百余项。

查看更多

底部图文

联系我们

  • 广州市番禺区海伦堡创意园别墅8栋3-5
  • 020-87652251
  • 51462426@QQ.com
  • www.gzxqd.com
版权所有:2021 广州新起典文化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电话:020-87652251  邮箱:51462426@qq.com 粤ICP备19040631号